On Interior Design Company

我的相片
台南市東區, Taiwan
我們是由一群愛好音樂的表演者所組成, 分別來自各音樂系的主修樂器, 這樣的組合, 有別於一般樂師出身的組合, 我們是當成音樂會的演出, 而非以營利為目的, 因此, 呈現就有極大的落差! 我們有其音樂的學能與素養, 就音樂本質, 呈現音樂應有的風貌與氛圍, 其成員因音樂的屬性, 而有不同的組合, 就其演出風格, 有其古典、流行與爵士的對話

“Performers“

On Interior Design Company &
遠見廣告(Perspectiva)

楊凱勝g設計師(Victor Yeong Designer)
陳明和工作室
百信精品建材
和億石材
台藝玻璃
盛健燈飾
歐登精品傢俱
亞拓窗簾




關於“時尚“

關於“時尚“
時尚並非奢華,時尚是一種品味一種象徵

客廳

客廳

餐廳

餐廳

主臥

主臥


和室

和室

“型"與"色"的對話

室內空間為建築實體的延伸
以現代的消費需求
不再只是居住的問題而已
講求的是一種精神一種態度一種呈現
如同人的身段
如同人身上的穿著
基於此
我們首重型體
再來鋪陳質料與顏色
好型
其重點在於長寬高的比例
好色
強調對比與層次
這基調顯然
已在感官上
下了註解

從“無“到“有“,從"0"到“100",來自於信念

空間是個很好玩得東西
基本上是可以為所欲為的
只要預算上可以解決
既使預算上無法解決的
你還是應該竭盡所能
為你的客戶著想

基於什麼理由
可以讓你這樣去做
就是信念
就是一顆本於完成
客戶所要的理想的信念

設計者應為理念而生
而非以商業行為為重
一個空間
從無到有
從零到一百
都有你的足跡
有你的刻痕
有你的心思........

2009年9月15日 星期二

"因緣際會"

歲月中有太多的不可測
例如說
你遇上的人
你工作或事業的轉折
或者是
過去你所熟悉的一切....
好多好多
五年十年後
再次的重拾
這是因緣際會
也是回到初衷的印證

當一個真正的成熟後
你會知道自己
得到什麼
失去什麼
遺忘什麼
又能重拾什麼

或許我可以再拿起小號(Trumpet)
或許我可以再組銅管五重奏(Brass Quintet)
或許我可以再與不同音樂的組合為伍
那都是多麼有幸的事情啊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行銷的世紀

不難發覺
從大眾媒體上
經常可以看到
例如
房地產個案及室內設計個案的介紹
這是什麼現象
簡單說只是
"行銷節目化"如此而已
台灣節目頻道充斥
從購物台到業者用買時段的方式
在節目中撥出
其只是行銷的手法罷了
消費者真正受益嗎
然而市場好嗎
需要如此嗎
當然是不好
一個好的市場
是不需如此大費周章的

行銷講求"F.A.B.E"
筆者於房地產近二十年的經驗
所關心的是"消費利益"
什麼才是對消費者有利的
當然是把客戶當成自己
完成客戶所想要的
而重要的是
在有限的預算上
作最大的發揮

什麼樣才是好

.......投其所好就好

2009年8月24日 星期一

one night in "somewhere"........

這樣的夜
where are you.......
在北京
我沒興趣
要到哪裡
我還在想

現在是什麼時代
"ten and net"
是嗎
這本書在台灣
是我熟悉的一位友人所翻譯
但是
現在他應該不會這樣說了
因為
十倍數的時代
已經太慢了

午夜的你
可以想什麼夢什麼...I `do`nt know
不過
都好
只要妳可以想可以夢

這世上什麼最好
"有夢最好"
可能是個諷刺
但真實卻再好也不過

我的人
我的工作
我的愛情
我的興趣
乃至我的職志
我只想step by step
儘可能做到"我要的"

人是這樣的
當我們把名片丟棄後
妳我還剩什麼
這是"價值"
一個最珍貴的價值
可能是你用盡一生
也換不到的價值

"無情的雨"
一再讓你哭泣
讓你哭泣............

一份情
不用至上
一份真
不需吶喊

想想看 ........


"妳我到底是什麼"
"還有什麼"
"將來還剩什麼"

2009年8月10日 星期一

9888災後醒思

繼921以來
50年來罕見的水患與災難
此間真正告訴了我們什麼
是流於政治下的800億治水方案
還是提醒了我
大地與氣候的怒吼與反撲

台灣有真正的專家嗎
如果有
這些專家的建議
是否受到重視
在官場文化裡
是否受到排擠

治水乃百年大計
豈是一朝一夕可跡
少一些政治
多一些長治久安之道
台灣是可以生生不息的
基本上
這十幾年來
台灣被政治搞壞了玩壞了

大地告訴我們
不能再破壞了
氣候提醒了我們
真的暖化了
從根本做起
多一分維護
少一些破壞
依循萬物生息之邏輯
台灣至少可以降低最大的傷害
人民自能得到最大之利益

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走味的咖啡“

在我的職場生涯中
打從幾十萬到幾百萬
甚至上千萬的工程裡
不論設計的再好
或是品味風格再出色
其最後的關鍵
都在於使用者
如何的經營與維護
如同一杯再好再純再質優的咖啡一樣
加上了一些不該加的東西
或是冷卻了
它就會像是一杯
“走味的咖啡“一樣

因此
一直有種感念
但不論最終使用者
如何使用
規劃者仍該是
一本初衷用心
完成應該有的理念

“以人為本“

哇.......
好一個憾動人心的詞藻
but
是口號還是“以此為念“
常常在企業識別裡(CI)
看見這樣的slogan
是真的嗎
還是只淪為商業用語

人是萬物的主宰
理應如此
但是真的落實嗎
或是在美麗的糖衣裡
隱藏著野狼的猙獰.........

真以“人“為本
理應對人的價值給於尊重
看待消費利益
應大於商業利益為先
否則是空談

人是無窮的高尚
利益只是價值的考量
是一時之念
沒了“人“
何來共生與發展

一個偉大的城市
來自於建築的美學
而建築的美學
源自於人文的素養
缺一不可

“人“
是何等的尊貴啊
下至販夫走卒
上至達觀顯貴
都應等賢視之
才能稱之
“以人為本“

建築沒了“人“
形同廢墟
住所沒了“人“
宛如荒舍